星期四, 4月 29, 2004

TAG Heuer > Basel 2004

TAG Heuer > Basel 2004


我想,這大概是繼石英表與電子錶之後,鐘錶技術最大的創新了吧。
看過短片就會知道我的意思了

節錄網頁內文如下:
顛覆傳統的機械機芯,絕對大膽的創新腕表
不變定律之一:機芯只能經由齒輪傳動
V4機芯以13條繼動的傳動帶,取代傳統機械機芯中的齒輪。傳動帶的拉力由螺旋調緊扣控制,體積僅達0.5x 0.45毫米。利用傳動帶連結兩個樞軸同向轉動,比使用中間齒輪結構的效率更高。

不變定律之二:擺陀的運作方式為自轉
表廠以直線形的擺陀,取代傳統自動上弦機芯的自轉式擺陀。V4腕表內配有4.25克的鉑金擺陀,在四枚發條盤之間,循著軌道上下移動。擺陀側邊的齒輪系統與一枚鑲齒輪咬合後,將直線運動轉換為旋轉運動。

不變定律之三:磨擦力需以紅寶石軸承減低
表廠再次參考汽車的製造技術,開發機芯內部的旋轉元件,以39枚微形滾珠軸承,取代傳統的人工紅寶石軸承,有效地減少傳動結構的磨擦阻力。最小的滾珠軸承直徑為2.2毫米,厚0.5毫米,其內容納細小的滾珠,直徑0.25毫米。

V4機芯的結構取材自汽車發動機
V4機芯的動力來自四枚發條盤,以兩組雙發條盤的配置,由差動齒輪連結在V形的板橋上。每一枚發條盤各自擁有375克的動力,四枚發條盤共計1.5公斤,因應錶盤的需要而在機板上配置為15度角的V字形,由兩枚萬向接合器(亦取材自汽車技術)將動力傳至機芯。發條盤的板橋以藍寶石水晶玻璃製成,可展現下層機芯的運作。獨特的Monaco V4腕表之所以擁有類似汽車的名稱,正因為它採用多種汽車專門技術。

"Laser vision" offers new insights

BBC_News_Laser vision' offers new insights

星期三, 4月 28, 2004

透過802.11g做區域視訊廣播的可能性

這只是一個假想,也是對於隨身多媒體播放器的質疑或是功能上的改進。播放器應該專注於播放,而螢幕應該讓給電視或是其他比較好的裝置來擔任,但是配合好的接收器可以讓播放這件事情變得比較愜意。This is just an initial idea. write later

星期二, 4月 27, 2004

內容的流動性與跨平台

跨平台這件事,基本上要把它放更大的範圍來看,也就是說你必須把所有的平台加起來作為你的子系統之後,才有跨平台這件事情的產生,不論是硬體或是軟體。平台之間要互相溝通,一定要有可以溝通的語言與媒介,而且是被眾多平台所認可的。舉SONY的例子來說,媒介是Memory Stick,內容是存在MS卡內的相片、影片、資料。透過有MS插槽的裝置,像是DV、數位相機、電視、筆記型電腦、PDA、印表機,都可以將內容顯現在不同的裝置上。但是這樣的例子只是流動內容所應具備的初步階段,也就是讓內容可以透過同一種媒介自由的在各個裝置上被傳遞與使用。但是內容並不能被各個裝置所辨識並對其作最佳化或是客製化。讓使用者覺得方便的流動內容,應該是無痛的流動與免除任何的繁複設定並能針對不同平台呈現平台特性的最佳效果。舉例來說,數位相機拍攝的照片,在電視上預覽時就應該使用最高解析度來呈現精細的畫面,但是在手機上就不需要這麼高的解析度。而傳送到電腦或是PDA時所相對應的設定也應不同(送到電腦的用途與PDA的用途有明顯差異)。同樣的,資料檔案在不同平台上傳遞時的設定也應不同。不見得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在其他裝置上使用,因此要能夠聰明的辨別內容是否適合此相對應的平台,平台上對這內容能有哪些應用(放映、編輯、使用、暫存)。以目前的階段來看,以影音內容以及圖片內容最有希望成為跨平台應用的主要內容,而相關技術的成熟讓這樣的應用可以水到渠成。但是我們是否有思考過,除了目前看到的這些東西,難道沒有別的內容可以流動了嗎?聲光多媒體以及絢爛的照片雖然容易吸引人目光,但是附有實用價值(商業價值?)的資訊流是否才是可以撐得起基礎服務水平的殺手級應用?以手機做例子,手機上的資訊是否可以與PDA同步(行事曆通訊錄),是否可以與電腦同步(底圖鈴聲應用程式),是否可以與網頁互動(moblog),是否可以與電子郵件互動(i-mode),是否可以與環境互動(environment art & SMS)。這還只是手機與不同平台的應用。把這樣的例子衍伸到別的產品,先扣除商業運作不可行的限制進行發想,不要把產品看作是單一產品,而是把產品視為一個整體服務,包含軟體硬體以及相關週邊還有不同的內容。替產品創造最大的可應用性,幫內容尋找最寬廣的出路。排除平台限制的先入為主觀念之後,未來的可能性就變得無限寬廣了。

星期日, 4月 25, 2004

Go check GeForce 6800's demo




關於6800的技術細節可以參考3D加速網這篇報導

有興趣看發表會影片的可以按這裡

Video Gallery of 3D software provider

MAYA
Softimage
MAX

enjoy the videos!!!

隨著MAYA宣佈MAYA 6.0,Softimage也有4.0,而Discreet也早已有MAX 6.0,這三家Modeling, Animation, FX為主的軟體公司,都有許多用來promote自己產品的影片。而很多動畫、遊戲工作室以及製作、後製作公司也都有使用這三家公司的產品。我們可以說這年頭軟體的功能愈來愈強,整合性愈來愈夠。而影響採購意願的,多半是購買軟體的成本以及原有人力資源的限制。譬如說原本都使用MAX的遊戲工作室,你要他一夕之間轉換至Softimage或是MAYA,那一定會有一堆user翻臉。所以軟體混用的情形可能會愈來愈頻繁,也就是說因為這軟體的這個feature對我目前的這個案子或是我想要達成的計畫目標有幫助(例如節省一半的時間或人力),就會採用這套軟體。但是主力仍然會維持以往慣用的軟體以維持一貫的生產流程,畢竟不可能一夕之間完全擺脫過去的包袱轉換到新的平台上(ex. Mac OS9-->OSX, Win-->Linux)只能依照你希望的遠程目標慢慢地改變。這三套都是好軟體,也都有為數頗多的支持者,所以在混用的過程中檔案格式的轉換變成為頗重要的一環。而像是Polytrans以及FBX這類檔案轉換的軟體也因此有了生存空間。

Softimage XSI promo reel

Softimage XSI promo reel


這是Softimage在NAB2004 Reel的 web teaser版,剪接了布蘭妮Toxic MTV以及Van Helsing、Hidalgo以及一些CF片段。

星期六, 4月 24, 2004

TrackIR2 : Overview

TrackIR2 : Overview


使用頭部來控制遊戲左右的視角,這樣真的直覺多了。有些實驗室可以買一套回去玩玩哦,相信會很有趣的。畢竟價錢真的不貴,比高級搖桿還便宜,可以拿來應用的層面又多(任何有需要移動視角或是移動滑鼠的的都可以拿來測測看)



簡單來說,它是利用IR攝影機來追蹤你的頭部運動,IR 的LED會社出紅外線,而黏在你頭部的三個感應點(或是可以黏在帽子上)會反射回攝影機被接收,然後經過晶片運算來作為判斷定位的依據,之後將訊號傳給電腦(如同搖桿一樣)。而它具有兩種操作模式,第一是模擬滑鼠的操作(像是Doom類型的使用滑鼠移動視角),第二則是絕對定位模式,不論你移動到哪邊,你都可以回到遊戲的預設中心點。

星期五, 4月 23, 2004

The Terminal

The Terminal


史蒂芬史匹柏的新片,湯姆漢克斯與凱薩琳麗塔瓊斯主演。

星期四, 4月 22, 2004

((((( SUPER SIZE ME ))))) A FILM OF EPIC PORTIONS

((((( SUPER SIZE ME ))))) A FILM OF EPIC PORTIONS


預告Trailer

對於像我這種曾經胖過(差大約35kg吧)的人來說,看到這種影片心中實在是五味雜陳。我很喜歡吃,也都覺得東西很好吃。但是一面倒的結果就是變形的樣貌。不會懷疑過為什麼好吃的東西都會胖,只是希望我已經是可以控制口慾的正常飲食者。

已經跌破不及格了。希望這是好的開始,也希望不用再努力那麼久,那麼用力。

Skype_the P2P Internet Phone



若是有打長途電話的需求,這套軟體是很值得推薦的,可以大大的節省電話費開支,而且效果極佳(在寬頻的狀況下)。適合兩端都有寬頻且都是電腦的使用者直接對話。效果比Messenger這類的軟體好上許多,接近電話音質。
而現在更有pocketPC的測試版,也就是說,可以透過有連上網路的PocketPC講電話。
toget 介紹
Skype網頁
下載連結

The Connected Car by MS

情境影片Business videoFamily videoFriends video


enjoy the show.

see related web page and discover the tech behind these scenarios.

商業週刊_工業設計師_平均25歲、年薪百萬

我必須承認,在看到這樣的標題時,心中不禁有那麼一點點的酸楚。但是標題不聳動引不起讀者購買的興趣,我翻閱了一下,大致上的內容是在說由於台灣的公司逐漸重視品牌,因此對於工業設計的人才開始逐漸重視,也因此工業設計師開始變得炙手可熱。也逐漸開始轉變以往研發行銷與設計之間的三角關係。在工業設計上由於電腦相關產品逐漸進入成熟的高原期,因此有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在乎的不是速度,而是外型以及使用的方便性,也因此人因工程以及HCI逐漸在這部份有著愈來愈重要的地位。產品開始不以功能為主要訴求,而是以流行,時尚,品味,以及方便使用為廣告促銷的主軸。消費者要的已經從滿足功能轉變到滿足視覺以及使用的愉悅感。所以工業設計師終於在台灣有著比較好的地位(起碼在重視工業設計的品牌公司,還是事實上不是這樣?)

那麼,我會不會後悔當初怎麼沒有多填ㄧ個工設系?想了一下,應該還是不會,畢竟建築教育給我的眼界的豐富性,以及對於思考的深度還有邏輯性的訓練,就我自己的角度來看是受益匪淺的,但是就工業設計的專業層面來看,我自認缺乏了學院的背景,但是我並不認為好的工業設計師一定要有學院背景,就像我並不認為好的建築師一定要有建築學院背景是一樣的道理。能夠深入的去理解,貼近使用者對於產品的需求,進而有著能夠在各方面都盡量達成目標的設計成果。就我來看,這個設計程序跟建築設計是沒有差別的,唯一有差異的只是對於產品專業認知上的區分以及機構設計,產業供應鏈,生產線的了解在建築與工設的生產上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這些都是可以用經驗累積而來的,只是要有可以開始的地方,以及被琢磨的角度。設計人在進學院之前大家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我會不會的問題,只有比較性的差異(美感,手工,溝通協調能力,眼手協調能力)。剩下的就是對於產品的insight以及個人設計能力的差異。ㄧ個好的設計師以及好的機構設計師以及好的idea發想者並不需要集於一體,那種集於一體的就是明星,但是明星能有幾個?更何況,你不給碳機會的話它要怎麼證明可以變成鑽石或是灰燼?還有對於產品的insight這點我想很多人都有,只是人都有對於環境的適應與改變能力,在時間久了之後,原本不習慣的地方會變成習慣。就像Flash的hierarchy system(其實根本沒有),用的人都罵,但是最後還不是乖乖慢慢拉keyframe。Powerpoint的剪貼樣式套用那麼笨,但是最後還不是乖乖手動慢慢改。只要產品用起來感覺不方便,不好用,不直覺,不對,那這產品就有改進空間。而且這類的空間不是僅是在硬體上的更改,也可以是軟體上的更改,或是跨軟硬體整合。而這時候工業設計師要扮演的角色就不只是設計外觀以及使用介面而已,而是必須與軟體設計師,研發工程師,機構設計師,行銷市調人員一起共同co-work來設計產品。在專業分工競合的時代,並不是只有顧著你眼前的那塊餅,而是必須知道你眼前那塊餅,旁邊是連到別人的哪種餡,再來必須包覆哪邊的醬料,最後的大餅才會好吃。

這期的商周也有報導三星電子最年輕的實驗室負責人李在哲
裡面有些對話也很有討論空間,但是我不寫在這一篇。這篇就此打住吧

Blogger users got Gmail account!!!

Hey there, if u are Blogger.com user, and update ur blog very often. I think Google had already offer u the opportunity to get Gmail account!!!

What a Gooooooogle start!!!


為了怕有人看不懂,我用中文多解釋一次。blogger.com是提供blog服務的,但是blogger.com很久以前就已經被Google買下來了,因此blogger.com你可以把他看作是附屬於Google的。而現在Google要推出Gmail服務,想當然爾的會需要測試者,而一開始的測試者一定是內部員工以及一些親朋好友。而要開始測試對於系統的loading時就需要有龐大的使用者群來作為測試的對象。而這個時候blogger.com服務的user就成為它們挑選的使用者。但是也不是對於所有的blogger.com帳號都適用,因為我也有新申請一個,但是發現不會出現Gmail的申請連結。因此我推測它的申請資格是有限制註冊時間或是post blog的篇數。而好運的我剛好第一時間看到(每天都會post,當然會看到),就申請了一個Gmail帳號,所有的過程就是這樣。有問題的可以寫在comment裡面,我會就我所知道部分給予答覆。

Smart.com_Open your mind.

smart.com

星期三, 4月 21, 2004

Real player 10 download link

Real Player had already release its Real Player 10. u can download file directly from this link without browsing subscribe page.

Plaxo Contact Networks

Plaxo Contact Networks



WinRoll_將視窗標題列捲起的小軟體

WinRoll easily manages multiple open windows


使用前

使用後

下載連結按此

the APPLESEED official site

the APPLESEED official site


官方網站已更新,電影已在日本上映............台灣......大概不會上院線吧。攻殼2要是可以排得上院線就該偷笑了。記得之前第一集在院線上映一兩週就被下片了......唉。

期待攻殼2和蘋果核戰出DVD的時候吧!

星期二, 4月 20, 2004

SONY新製品發表會

SONY新製品發表會照片


想要一窺SONY新產品的實體照片嗎,趕快看這個網頁吧!

Apple - AirPort Extreme

Apple - AirPort Extreme


Apple新的無線網路基地台,售價249美金的版本M9397LL/A有支援Power Over Ethernet(IEEE 802.3af)

不過我有興趣的議題不是這個產品的外型,也不是它的功能,而是對於使用者使用產品時方便性的關注。常常看到很多電子類產品都拖著一個變壓器,我可以理解為了要cost down而把變壓器外包出去生產。但是製造商可能想過更好的解決辦法?在可以不變動既有生產成本的情形下,而仍能達到讓使用者方便的意圖。透過新的Spec,可以讓原本需要接電的無線基地台可以直接使用Ethernet線路的電源。另外一個例子是2.5吋的硬碟外接盒,透過1394或是標準供電的USB線,可以讓使用者不需要另外連接電源線即可使用外接硬碟。而LCD螢幕或是LCD電視,真的需要做一個變壓器跟在旁邊嗎?在機體上做個卡榫來把變壓器連接起來不是很兩全其美的辦法嗎?(日系的LCD電視就有廠商這樣做了,這不是新做法),那為什麼在不會增加既有成本的情形下,讓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多的方便性呢?

Alternative way of MP3 USB connector_wigo CVM-100 mp3 Player



之前提到過Benq的Joybee以及Jens Mp-300,都是將MP3 player的USB接頭做成可伸縮的。這個做法可以解決MP3 player USB接頭蓋子的遺失問題,並且可以縮小體積,就外型以及方便性來說是比較理想的作法。但是就成本來說卻不一定,因為要額外設計可伸縮的機構,並要解決內部連接線的拉扯問題(或是根本不解決,直接塞條比較長的線在裡面)。而這個產品的作法卻是針對蓋子的方式來做改進,雖然增加了旋轉固定的機構,但是基本上增加的成本並不多,而且可以套用在別的產品上(隨身碟、其他款式MP3 player)。我們可以看到清楚的一個方向,也就是希望減少使用者的不方便。你不可能設計出十全十美的商品,因為每個顧客的基本需求本來就有所不同。所以清楚大多數顧客的訴求,並改善現有產品的缺點,這會是目前開發這類已成熟產品時對於工設人因介面的起跑點。至於要如何加入新的功能,整合新的應用層面,這才是研發所需要考量的。研發與外型對於產品都很重要,沒有好的Feature,你無法吸引已經被市場養壞口味的消費者,沒有好的外型工業設計,好的使用介面,你的產品不會有吸引消費者把玩的衝動(想想iPod吧)。只要你的產品夠好,就算你的feature有缺陷(iPod不能放wmv),消費者仍然會用口碑證明他們的選擇的。
原廠連結

星期一, 4月 19, 2004

Apple - Motion

Apple - Motion



比起PowerBook以及iBook的了無新意,Motion這套軟體倒是令人比較感興趣。

Apple - PowerBook G4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pple - PowerBook G4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新的PowerBook!!!

Apple推出新的PowerBook以及iBook系列


iBook

沒有太多令人驚喜的新東西,只是舊的powerbook, ibook的spec加強版。有點失望,頂多就是iBook換成G4 CPU,再加上把graphic chips換成ATI 9200, 9700, Geforce 5200 Go,光碟換成SuperDrive(還不是Dual),802.11G,藍芽,舊的PoweBbook也都有內建。實在是看不出來有什麼新賣點。
失望............

星期六, 4月 17, 2004

Taiwan.CNET.com : iPod會重蹈Mac的覆轍嗎?

Taiwan.CNET.com : iPod會重蹈Mac的覆轍嗎?

這篇專論分析的很詳盡,包括蘋果的優缺點,不太回應Real聯盟的原因,以及微軟虎視眈眈的情勢。對於Apple以及MS和Real這三角習題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另外一個有趣的議題是文章後面的敘述,當Pixar拒絕與Disney繼續合作之後,讓Disney回頭去擁抱微軟。雖然說Disney的狀況也不甚佳,但是盟友不多的Apple要如何面對愈來愈多的競爭者(不管在軟硬體哪一個領域都是),Jobs看來有得傷腦筋了。但是,由Jobs掌舵的Apple能夠在目前的成功(iPod+iTunes)後記取以往失敗(Consumer PC market)的教訓嗎?我們等著看好了。
Wired blog:cult of Mac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ed Press, Jobs earlier this week tol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iPod already works with the No. 1 music service in the world, and the iTunes Music Store works with the No. 1 digital-music player in the world," he said. "The No. 2s are so far behind already. Why would we want to work with No. 2?"

真是典型的Jobs性格啊。不知道為什麼,我開始想到失敗的NEXT了

Pixar Theater - The Incredibles

Pixar Theater - The Incredibles


Get sneak peek on Pixar's "The Incredibles" Clip 1,2,3

I beilieve everyone had alreay seen the Teaser.

I, Robot

I, Robot


Feature trailer

官方網站 Flash做得很棒哦

小說介紹(英文)

這部電影雖然是改編艾西莫夫的小說,但是就目前的預告片來說,實在拍得沒什麼原來小說的精隨,充其量只是拿原來的故事架構改編成好萊塢英雄式的科幻動作片罷了。有可能是因為主角是找具有票房吸引力的一線動作片男明星來飾演,因此不加些動作成分就好像這部片少了什麼似的。其實,會讓人回味再三的科幻片,不一定要像這樣真刀真槍的把所有的東西都拍出來,也不一定要製造大場面的動作衝突才會讓觀眾絕得值回票價。我比較深刻的想法反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仰賴機器的程度愈高,我們對於電腦以及機械的恐懼程度就會愈愈深刻。因為你會覺得你的生活已經愈來愈仰賴機器,而機器也逐漸的侵入了你的日常生活(手機、PDA、GPS、電腦、網路)。而機器人這種類似於人形體的機器,在科幻小說家的筆下一向都有著威脅人類的能力。也因此像是艾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定律ㄧ直都被後來的科幻小說家沿用,在手塚治蟲先生的火之鳥與原子小金剛系列作品中也看得到艾西莫夫這些定律的影子。也因為對於機械的恐懼與了解,我們會希望能製造出"對"的機器人,不會對於製造者產生任何傷害。但是"人"本來就是極端複雜的,你愈要求機器人像人,你就會愈受挫。基本上,人是可以打破規則上的限制的,但是照著既定程式下去執行命令的機器人卻無法這樣做,而會產生指令上的優先順序衝突(這點可以參考羅賓威廉斯演的"Bicentennial Man""變人")。而人所特有的情感以及思考能力更是目前程式所極力追求但是卻無法完全模仿的。我們尚不能製造出可以完全通過杜林機測試的機器人或是電腦。但是一旦這個障礙突破了,那就會是全新的另外一個開端。

星期五, 4月 16, 2004

Innocence

Innocence trailer


雖然已經不算是新聞了,但是看到trailer還是忍不住想要寫一下。這一部的感覺又比95年的攻殼機動隊深沉了不少,我自己覺得看押井守的東西很有趣的地方就是雖然可以從不同作品中看得到逐漸變化的軌跡(從patlabor到Innocence),但是又看得到熟悉的影子(風格、元素、整體感)。而且感覺得到導演呈現出來的方式持續的在改變。都是那種看完之後可以坐著想很久的作品

官方網站(日文)

看得懂日文的可以看一下關於押井的個人電視台裡面的內容。

星期四, 4月 15, 2004

A9.com > Search Technologies

A9.com > Search Technologies


Amazon也推出自己的搜尋網頁,看來這場牌局又多了ㄧ個下注者。真是愈來愈有趣了,不到最後關頭不知道誰能勝出啊!
不過可以把Amazon看成是跟Google同盟,因為搜尋技術是由Google所提供的,但是Amazon加了一些有趣的新功能:

同樣的,A9也有自己的ToolBar可以下載,並且提供了網頁搜尋,pop-up攔阻功能,搜尋詞彙highlight標示,網頁簡易資訊,搜尋歷史,以及Diary。Diary是它們認為最cool的特點,你可以在任何網頁上加上你個人的註記(隨時儲存),並在任何時候引用這些註記。

A9列出了幾點特徵吸引你使用
1.可以搜尋Amazon的書籍,以及書籍內的內文(實際的書籍內頁全文)
2.可調整的欄位(針對網頁、搜尋歷史、書籍三種分類),也可以將任意ㄧ項關閉,下一次進行搜尋時將會記得你的欄位設定(需要允許使用cookies),但是不是所有的瀏覽器都適用。
3.可以在任一瀏覽器直接鍵入 a9.com/XXXXXXX 來進行查詢,XXXXX是你想要查詢的名稱
4.搜尋歷史紀錄,下面有解釋,這邊先跳過
5.Click History(點擊紀錄?),如果搜尋的結果有包含你以前曾經看過的網站,它將會被標示在搜尋結果中,甚至可以告訴你上次拜訪這網站的時間。
6.網站資訊,將游標移到Site info的標籤上,會出現關於網站的簡易說明,而不需要離開搜尋結果的頁面(哦!這個好用耶)
7.由google提供搜尋結果,很有趣的一點,網頁搜尋結果是由Google提供的

另外還增加了使用者登入的功能,如果你已經有在Amazon的帳號,你可以直接使用email以及密碼登入。便可以使用其搜尋歷史的功能,也可以對搜尋歷史進行編輯。但是這樣的搜尋紀錄也會在Amazon中被整合在一起。

另外,對於A9以及整個搜尋引擎產業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ZDNet這篇報導

CNET新聞報導

給技嘉拍拍手

技嘉筆記型電腦N512
技嘉攜帶型滑鼠GM-W7C
技嘉多媒體簡報器

我的看法是,因為這三個產品都符合我對這些產品的要求,因此我不吝於給予技嘉掌聲。從筆記型電腦來看好了,市場上已經逐漸愈來愈多使用ATI 9系列以上晶片的產品,但是搭配的LCD面板大多都是14",有的甚至是15",但是解析度很多都是依循傳統的1024x768。而我相信愈來愈多的使用者在習慣於已逐步成為桌上型電腦主流的17吋LCD(1280x1024)解析度之後,回頭過去看筆記型電腦的1024x768,工作上一定會覺得很痛苦。我並不是說用舊型的面板,小尺寸的面板不好(當然好啊,cost down多好)。只是當市場有這樣的趨勢逐步在發生時,廠商是否可以發現這樣的改變適時地推出相對應的產品?針對情勢下決策並且負起決策責任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沒有破壞式的創新怎麼會有爆炸性的成長?這個產品只能說滿足了我對於筆記型電腦的基本要求,但是還是有可以改進的空間(光碟機抽換模組與讀卡機模組或是藍芽內建)。我知道每多增加一個feature會多花很多的成本(開發、設計、模具、維修服務),但是讓使用者愈感覺東西好用,品牌才有被信賴的價值。如果不持續的對產品做改善,那麼產品將不會有太長的生命週期,再另行開發反而耗費的成本更大。

攜帶型滑鼠我不確定最初這個構想是哪一家廠商想的,但是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IDEA,就攜帶方便性而言,一個物件比兩個物件好帶。接收發射器與滑鼠相結合以方便使用者攜帶是很好的作法,起碼比另外送一個軟套讓你收納來得好(雖然軟套很有質感)。如果要挑骨頭的話,應該要增加電源指示燈號。當電池容量開始不足時可以閃爍提醒使用者(當然,也必須要做開關以節省電池電力)。

多媒體簡報器則是一個很好的產品,也是針對特定市場來設定。通常在做簡報時,簡報者不一定能夠坐在電腦前控制簡報放映的時間點順序,通常都是由副手在操作電腦,簡報者在台上講解(Steve Jobs那種靠簡報吃飯的人例外)。但是因為簡報者的時間掌握不一定是副手可以完全抓得準的(除非默契實在太好了),要不然很難抓得住換頁的timing。因此這樣的工具讓簡報者拿在手上讓它可以方便的換頁以及使用雷射筆指出要強調的地方,就實用性來說是很不錯的構想。但是我們往往可以從經驗中得知,第一代的產品一定有改進的空間。以往的簡報器大多只有雷射筆以及搖桿滑鼠與左右鍵的功能,對於簡報者而言最好用的大概只有按左鍵換頁以及雷射筆而已。當然就基本功能而言算是夠用,大概也不會有多少人會去用搖桿滑鼠,而接收器也是一樣,只要可以運作就好了。所以就按鍵的功能改進方面是很值得誇獎的,因為像是escape以及全黑這種function的確是在簡報時有可能用得上的,不過若是能夠加滾輪讓頁面捲動可以用滾輪控制會更好。至於隨身碟的功能可以說是幫產品加分的部份,也是替使用者著想的設計(不用簡報時另行拷貝簡報檔案),這點也值得拍拍手誇獎一下。

星期三, 4月 14, 2004

SONY Cyber-shot | DSC-T11

SONY Cyber-shot | DSC-T11

原來T1的小改板不叫T2,而是T11。
17.3mm厚,仍然採用2.5吋的液晶螢幕,3倍光學變焦,1公分微距攝影。
就spec看起來跟T1相去無幾,難怪只能取名為T11。

各部份名稱與三視圖請按這裡

星期一, 4月 12, 2004

3D GPS From SONY

3D GPS From SONY


實際demo展示1
實際demo展示2

簡單一點來說,就是3D的GPS!現在真是愈來愈有趣了,有了3D之後下一個突破點應該就是和即時路況相以及應用資訊的結合了。

一般來說,為什麼要做3D的GPS,因為人的視覺感知還是有其侷限性,你用類比於真實世界的視覺回饋,將可以給予使用者比抽象的2D圖面更好的認知狀態。但是要做到3D的GPS在技術上會有其侷限性,因為現況可以說是隨時都在改變(施工?改建?臨時集會?)但是就指引方向這一點來看,3D的GPS會比較容易讓使用者得以迅速判斷方向,不會錯失路口的重要轉折點。另外就是GPS系統一般都會有語音輔助,不過大多都是單向的提醒,比較少做到雙向的互動,這當然肇因於語音辨識技術的現制(要train pattern),以及雙向互動的AI機制有其侷限性。但是做為行車輔助工具的GPS是否可以在路線指引外,提供更多服務性的功能呢?在3D化之後,對於一些資訊的疊加性應該可以做得更有趣,更活潑(也就是資訊疊加的layer可以更豐富或是更簡約清晰),這樣GPS的應用才可以發揮到淋漓盡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