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20, 2006

le building


五個法國學生共同製作出來的動畫短片(1min 30s),蠻有趣的。製作期四個半月,混合了傳統2D動畫、Flash與3D動畫。使用的軟體為MAYA 6, Adobe Photoshop CS, After Effect6.5, Crater Software CTP, Flash MX 2004, Logic Audio, Pro Tools.
CG的Rendering是在Maya中用Mental Ray進行Render。

Fun with Goole Earth(by OGLE)

OGLE: OpenGLExtractor by Eyebeam R&D

Example: 3D-printing SecondLife character, and mashup into Google Earth

Example: Re-Rendering Google Earth Building Data

我只能說,這實在是太棒了,感謝OGLE讓我們可以自由地創造Godzilla或King Kong肆虐城市的惡趣。也能嚴肅地匯入自行製作的3D模型,探討城市中不同尺度、比例建物彼此的關係。透過Google Earth的介面,要惡搞或深入研究都是很有趣的應用。

不過還是惡搞的立即趣味性較高啊,我已經想把空想科學讀本裡面提到的怪物比例尺實際放到Google Earth中擺看看,這樣一定非常有趣啊啊啊!

EyeBeam-Maya2GoogleEarth.jpg
The image above are of gnomes from MMP online game WoW implemented into Google Earth.

Via Coolhunting

Bouncy Balls: The BRAVIA Commercial

不需要炫目的電腦效果,只要有著顏色、畫面、音樂相互協調的的感動就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still from the commercial

Standard version (60 secs)

Extended version (180 secs)

The Music - 30" Clip

The music

Mp3

ATRAC3Plus

The Interview

Coded by H.264, u need Download Quicktime 7 to view this high quality video format.

Gorillaz




不用多說什麼,我就是喜歡Gorillaz這兩段MV的表現手法。
無須執著於全3D與否,想辦法表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才是MV最重要的精髓。

星期日, 2月 19, 2006

EVDO=Evolution Data Only?

摘自亞太行動寬頻電信最新消息網頁
"亞太行動寬頻自去年開台以來採用美規CDMA2000 1x網路服務,其傳輸速度可達每秒153.6kb。而在本次電信展中,首次展出以數據為主的EVDO (Evolution Data Only)服務,最高下載傳輸速度可達每秒2.4Mb,比起歐規的WCDMA系統僅能提供384kbps傳輸速率高出許多"

什麼時候EVDO(Evolution Data Optimized)被改名為Evolution Data Only了?這種新聞網頁多放在網路上一天,亞太就多一天丟臉。花錢打在地生活的廣告時,回頭修正一下自己的網頁吧。

在其他業者都提出3G服務的時候,亞太怎麼悶不吭聲的不打鐵趁熱多教育消費者關於EVDO與3G採用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標準都是符合3G標準的服務。別一直讓其他業者說CDMA只是2.5G的服務?

所以話說回來,速度不是重點,內容服務才是關鍵。要不然手機廠也不會急著在DVB與DAB中忙著卡位了(歐系廠如Nokia的DVB-H,韓國廠如Samsung的T-DMB)。

不過國內的電信業者真的有想清楚這點嗎?連雙網手機的UMA(Unlicensed Mobile Access)都不急著推出了,現在買雙網手機的人不就是盤子?空有雙網手機卻只能手動切換wifi和3G。

關於UMA:
許多電信業者已合作建立了一個稱為UMA(Unlicensed Mobile Access,未授證行動連結)的新標準,用於訂定行動訊號發射台與Wi-Fi連接點之間電話信號的傳遞格式。今年2月,UMA已被建立GSM標準的業者所採用。此外,標準建立機構也採行一種用於IP多媒體服務(IP Multimedia Services)的IMS網路技術,作用也是將電話在行動與Wi-Fi網路之間傳遞。

電信及手機大廠,如Nokia、Siemens、Motorola、Sony、Ericsson、Alcatel、mmO2、Cingular、T-Mobile USA、AT&T、英國電信合組的UMA(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UMA)組織,即為解決WLAN及行動電話漫游問題而成立,它將推出一些安全規格,使得使用者可以在無需執照的頻譜上,像是WLAN、Bluetooth上使用GSM或GPRS服務。該組織最終目的是利用符合UMA規格的雙模手機,可讓使用者在不感到任何不便的情況下,在WLAN及行動電話網路間切換。

new application of LED: temperature indicator



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而且這個裝置是用水壓發電,不需要另外裝電池。
又是一個便利生活使用的好設計(不過洗澡時喜歡有燈光與否這就因人而異了)。

星期四, 2月 09, 2006

What's necessary for a USB Hub?

設計產品除了外部造型外,貼心地符合使用者的習慣才是更見設計深度的好產品。以USB Hub來說,應該算是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產品吧。但是市面上多如牛毛的USB Hub,真正為使用者著想的有多少?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你在使用USB裝置時會碰到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能不能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上被解決?



以上面三張圖的USB Hub來比較,是把USB隨身碟垂直插入USB Hub方便,還是把USB Hub拿起來插入隨身碟方便?除了插入的方向外,USB接頭的正反面也會造成混淆,印象中似乎沒有任何一個Hub有清楚的標示讓你可以輕易的弄懂哪面朝上哪面朝下。大部分的作法都是讓你試誤,反正猜中的機率高達50%。但是這真的正確嗎?更不要說像是Mac 或Belkin的作法,把接頭放在眼睛看不到的後方,讓使用者只能瞎子摸象或要把頭伸到裝置後面或把裝置整個扳過來就只為了插個USB.........小小接頭,大費周章。設計的美觀與使用方便性孰輕孰重?設計師和使用者應該會有不同說法吧?



另外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電源供應。由於並非每台電腦主機板的USB埠輸出都是標準的5 Volt,因此當電力供應不足時,就會讓需求較多電力的周邊如USB web cam、USB HD Case因為電力不足而不法啟動。但是USB Hub上難道不能做個燈號顯示電力供應穩定與否嗎?只要簡單的綠燈與黃燈或搭配文字說明就可以快速地顯示狀態。市面上沒有這樣產品的原因是因為低價產品沒有必要創新嗎?



給NB使用者或針對攜帶型而設計的USB Hub自然應該考慮到收納的便利性。以我的角度而言,Elecom這款USB Hub就很適合NB使用者擴充與收納。USB Hub經常出現的線材收納問題被巧妙的以公頭、母頭相互接合的方式整合在Hub的外圍。



雖然TEAC與Belkin都有類似的USB Hub,但是以設計的造型、尺寸或USB擴充埠數量,Elecom都有其優勢。而傳統的產品大多傾向不解決線材收納的問題,如下圖的Kensington的PocketHub就將USB接頭直接外露。雖然使用上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就似乎少了些體貼的設計。和Saitek可收納線材的USB Hub相比之下,能收納的還是有比較好的攜帶性。而我欣賞Elecom的地方就是除了收納外還有完美接合的設計方式,讓USB接頭不會入塵或易於受潮氧化鏽蝕等等。
Notebook Hi-Speed USB 2.0 Hub

雖然不是要能收納接頭才是正確,但是設身處地的想像user實際使用產品的情境卻是極為重要。就像Belkin另一款非常難用的USB Hub,若其中一個USB 裝置接頭肥一點,另外兩個USB接頭就成了廢物了。

所以話說回來,USB Hub的基本需求是什麼?好用、方便、免插電、高穩定性。那什麼是設計上的加分題?更好用、更方便、更細膩地貼近user使用者實際使用的需求。至於造型設計,那真的不是無限上綱的指導原則。設計不是只有在造型上,巧妙融合造型與實用功能的設計才會讓人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