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22, 2003

校園股王?真的不怕輸嗎?


商業周刊

校園股王
學生投資人闖蕩股市心比天還高
不怕輸光的世代 迎向發財夢或慘賠的開始?
理財這件事情永遠不嫌晚,也永遠不嫌早,只要想做,什麼時候都是好時機,但是先不論學生投資股市是否對或錯,我們先來看看時間的分配。上天對人們最公平的一點就是它給了大家每天相同的時間,不管你是比爾蓋茲或是路邊的流浪漢,一天都只有24小時。換句話說,你只要專心作這件事,你就無法將精力100%的灌注在另外一件事上,畢竟人不太可能同時處理多件事務(譬如說你總不可能邊睡覺邊開會、或是邊寫信邊跑步)。雖然很多事情可以合起來做,尤其是現在電腦以及眾多數位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率的管理時間,但是就學生時期的階段,真的有必要如此浸淫在數字遊戲中嗎?學會如何理財是一個很冠冕堂皇的藉口,不過這算是眾多理由之中我比較可以接受的。其他像是想要提早享受財務獨立的生活這種理由我實在無法認同。金錢是,但是也不是衡量一個人生活成敗的標準。當追求財務獨立的生活變成你生活中拋不開的重擔時,話就不是現在講的這麼輕鬆了。此外,當生活的重心只剩下財務操作因而看不到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物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窮有窮的變通法與樂趣,有錢有有錢的玩法與享受,可以說是各有優缺點。我自己會認為為了想要盯盤而放棄自助旅行是很可惜的事情,為了了解金融操作而放棄學生時代的一些有趣的事物是日後很難用任何方式彌補的。當然你也可以說這些東西都可以並行不悖而不會互相衝突,但是誠如我前面說的,上天是公平的,它給予你這邊的時間,就會剝奪你另外的時間。它讓你這邊得意,也能讓你另外一邊失意。學生時期應該是用力學習用力玩的時候,我從來就不認為提早開始學習理財是錯誤的行為,我只是覺怕學生對自己的時間分配有著失衡的比重,因而錯失了許多在學生時期所應得的樂趣與經驗。而這些回憶,是你用金錢所換取不回來的。

除了時間分配以外,再來就是價值觀的問題。學生時期對於自我人格的養成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你可曾想過人為什麼要追求享受與刺激?物質生活對於生活的必須性在哪裡?你真的了解「生活」是怎麼一回事嗎?你的追求自我是不是一種極度自私的表現?假設財務獨立之後,你要做什麼?滿足了你想要做的所有事情之後,你又要做什麼?還有,你想要成為怎樣一個「人」?整個人生最精力充沛的時光莫過於學生時期,而這時候也是大量吸收資訊轉變成為知識的時期。你若是把時間都花在吸收財經知識上,那這些在你黃金時期吸收的看法會跟著你一輩子,你可能有機會變成巴菲特第二或是索羅斯第二,但是你卻放棄了變成諾貝爾獎得主、藝術家、或是其他領域傑出人士的機會(起碼在你放棄財務操作的生活前)。看看巴菲特怎麼大半把年紀了還沒有退休?因為投資人不希望他退,索羅斯怎麼還不用賺來的錢去買個小島享福?是因為還沒賺夠嗎?人生的道路很長,不應該只有股海浮沉這一條路可以讓你財務獨立。我比較喜歡鄭弘儀寫的教你投資致富書中說的觀點,就是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致富之道。理財只是幫助你達到這目標的方法之一,甚至可以是加速器,但是絕對不是唯一!要不然當生活重心只剩下錙銖必較的數字時,我很難想像那樣的生活是快樂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