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08, 2003

年級?世代?族群?

昨天才看到這篇去年的文章五年級的悔恨 by 王文華,我馬上聯想到的是,那什麼又會是六年級的悔恨以及七年級的悔恨呢?我想要用兩個面向來討論這件事,第一個是時間軸,第二個是人的類型(個性)。最後再加上小小的自我懺悔。
從「年級」這個詞彙被用來代表特定的10進位的世代之後,以前常用的e.x.y.z世代還有xx族通通都被台灣媒體丟到一邊去,所有的調查報告也都用年級作為族群的分水嶺,似乎這是一個很恰當的分類。說真的,我一點都不反對用時間來分類,我只是好奇要是中華民國不小心撐到一百年之後,這個年級分法是否還會一直分上去像是11年級、12年級,甚至是20年級。回過頭來追溯一下按照時間或是族群分類法的西方源頭,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它們都有背後的社會經濟的意義存在。嬰兒潮世代(baby boom)指的是1946年到1964年間,因為二次大戰剛結束,美國人口大量增加,經濟快速發展,失業率下降,平均薪資不斷上升。因此1946-1964年間的大量新生兒被社會學家稱為嬰兒潮世代,他們創造了美國現在的許多產業,且多數都位居企業的中高階層。而X世代一詞來自加拿大小說家柯普蘭(Douglas Coupland)在小說「X世代」(generation X)中表達新人類「不滿那些自以為是、愛挑剔別人、愛定義別人的舊人類」的價值觀。(未完待續------要找參考資料的東西進度比較慢,煩請見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