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15, 2004

品牌,代工,通路,行銷與服務

想寫這個題目很久了,剛好趁今天有空就來談一談這個議題。

代工與品牌之爭在IT產業中屢見不鮮,做代工起家的廠商近年來由於毛利率下降,無不想要轉型進入品牌市場,而品牌市場由於廝殺慘烈,無不尋求能夠流血搶單的代工廠以維持獲利與市場佔有率。這一來一往之間就有著極大的市場競爭與利益板塊變化,但是站在消費者角度而言,沒有人會在乎HP或是Dell把台灣代工廠的毛利砍到多低,也不會在乎代工廠推出多少自有品牌。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之前,考慮的不外乎價錢,外觀,保固(服務)以及品牌忠誠度(或說是被品牌綁標)。也就是因為這樣,通路在整個銷售過程中就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不管廠商品牌廣告如何猛打,通路沒有賣,消費者在店面看不到商品,那麼熱賣的機率就少很多,但是每一家店的擺設空間都是有上限的,就像7-11或是家樂福一樣,從小店面以致於大型量販都會有庫存的問題,店家不會願意擺設賣不出去的商品(除非是宣傳用),消費者也大多不會購買沒有看到實機的商品(視商品種類與價值而定)。這也是為什麼像是全國、燦坤、聯強、這些通路商可以跟品牌廠商有較大的議價空間與談判籌碼,甚至是封殺廠商。也就是說,除非品牌廠商擁有強勢商品,讓消費者可以指名非買不可,要不然所有的商品在通路商眼中都將一視同仁,祇有獲利高低的差異而已。這時通路商當然會希望販賣毛利高的商品,因此就不乏通路商直接跳過品牌廠商,直接找上代工廠要求製作商品。因為擁有通路的優勢,以及少了品牌廠商這一層的利潤,通路商的商品往往比品牌廠商更能有價格的優勢,家樂福的自有商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多功能隨身碟以及低價電漿電視也是同樣的案例。那麼我們回頭來看品牌廠商,它們要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持續旗下商品的品牌忠誠度與銷售率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