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Computex Taipei 2004裡面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那些PMP,但是也是失望最大的。果然是期望愈大,失望就愈大。不過也不是完全絕望就是了
我們可以把這些PMP的裝置依照儲存媒介的尺寸大小分成三種:
使用2.85吋,1.8吋或是1吋的硬碟(微型硬碟),這些儲存媒介的大小決定了產品整體的外觀與儲存容量。大多數的產品都是採用由Toshiba所生產的1.8吋的硬碟,最大容量到40GB。至於剩下兩種儲存媒介就比較不熱門,主要原因是1吋的微型硬碟容量有限,而2.5吋的硬碟雖然有容量上的優勢,但是卻因會增加產品的體積而不被青睞。
功能上除了一般性的播放數位音樂以及視訊檔案,有些裝置還提供了相簿的功能,但是對於格式的支援程度仍有所差異。像是DivX是普遍被支援的壓縮格式,但是Mov或是XviD就不一定了。因此除非韌體可以升級,要不然依照目前codec新版的速度(MS日前又丟出Media Player 10 beta,那Encoder ver.10 應該也不遠了),實在很難應付不斷冒出來的格式。不過最基本的MP3或是AVI以及WMV都可以正常播放。有些機種還可以即時轉錄節目儲存成MPEG4的格式,或是具有讀卡機功能可以讀取/轉存記憶卡的相片/影片檔案。
好話說完了,再來就是批評,雖然預期這類產品的報價會是500-700美金,但是當同性質產品大量問世之後價錢往往會往下砍一半,看目前的MP3隨身碟就是ㄧ個血淋淋的例子。因此廠商有可能會面臨拓展市場初期定價過高銷售不佳,中期削價競爭,末期賠本殺出的窘境。況且目前你只看到台灣廠商一窩蜂的搶進,但是卻缺乏長期的產品規劃(把硬碟容量加大這種不能算是長期規劃)以及服務配套(想想ipod以及iTunes),目前看到的額外應用是記憶卡讀取功能,也就是類似photo storage這類的應用可以會吸引相機的重度使用者(可以轉存照片,看照片)。這也是我覺得比較可能存活的應用,要不然純粹只有影音播放,或是轉錄都無法創造像iPod或是Mp3隨身碟那樣的大量需求。這是為什麼呢?
這類裝置的使用習性與個人生活型態上有關,你可以在跑步時、騎車時聽音樂,但是你不會願意在這些情況下看影片。所以這類產品會比較適合在火車上、客運、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使用。同樣的,你會在筆記型電腦旁邊的USB接埠插一個MP3隨身碟,但是你應該不會想在旁邊多擺一個方形磚塊,上面還有彩色螢幕讓你分心。你想傳一個文件檔,你會用隨身碟而不是把PMP拿出來傳(除非它可以無線傳輸)。用久了之後你會很驚訝的發現你沒什麼時間看你放在PMP裡面的影片、你可能不會想要盯著這樣的小螢幕看兩個小時的電影(在火車或飛機上例外)。論體積會比iPod大,論方便性目前還缺乏無線傳輸,論使用者介面起碼台灣產品裡面還沒有幾個做得好的(不要以為把類似於windows檔案總管的資料夾結構放進去就算是對影音資料結構的人性化有所交待!),再來就是最致命的電池使用時間,這裡面的trade off 就是體積小巧的電池續航力弱,使用時間長的外型就很難討喜(最好的例子就是iPod比iRiver)。充電也會是個問題,我可不會希望隨身帶個變壓器跟著跑,有support USB cable直接充電或是採取像手機電時的可更換設計會是比較好的解決方式。
不過我還是會想要買一個來玩玩,但是是要可以讀卡的機器(起碼可以拿來作為拍照時隨身相片轉存瀏覽用)
1 則留言:
hi filip,
Cool blog. You have put a lot of effort in here. You certainly make me feel a bit humble :)
I have a mp3 player portable related site. Please take a look and feel free to post a link to your blog on the links page.
Come and check it out if you get time :-)
Kerry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