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點再下評論
看來電影的確是促進概念實體化的原動力啊
From Blade runner to Minority report....... it finally comes to real life.
Konica Minolta DiMAGE X1 Digital Camera Preview
Konica Minolta Dynax 5D Digital Camera Preview
關於這兩台相機的詳細內容與評比請自行看文章的連結,我就不再贅述。
我有興趣的是Konica Minolta終於開始出像樣一點的好機器了,無論是輕薄型相機的X1(8百萬畫素、防手震、有腳架孔),或是低階DSLR的Dynax 5D 。都有著相當的實力與其他數位相機大廠一校高下。只是這樣的等待時間似乎有點久,一般來說,許多廠商大多會在對手推出新的機型後,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同等級或可競爭的機種來搶奪市場佔有率。畢竟在中低階數位相機逐漸淪為消費性商品的同時,唯有夠快的產品開發速度與齊全或是準確的產品線才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要不就會節節敗退而淪為二線廠商。
我的感覺就是Konilta Minolta的動作有點慢,慢到似乎是等著別家先大撈一筆之後再來撿剩餘的殘渣。雖然產品不錯,但是當我手上有著SONY T7或Nikon D70時,很難有動機再去換成X1或D5D(畢竟還是要花不少錢)。雖然產品並非站在同一層面上競爭(x1是八百萬機種),但是消費者對於價格是很敏感的,今天新機器的價位不好的話,就算機器再有吸引力,買氣仍然有限。畢竟同樣的產品不是只有單一選擇性。看看眾多評比喜愛列出的比較表就可以知道這樣狹窄的市場中充滿著多少競爭機種。我們已經似乎可以把相機市場類比至手機市場了,新機出現的頻率與新功能增加的幅度,這兩年都大幅超越過去幾年。而另一個可喜的便是設計感的加重讓相機的可親性增加、可攜性也成為相機設計時重要的考量。
話題拉回來到Konilta Minolta上,問題就出在旗艦機種太少,低階具有市場吸引力的機種也不足。若拿Konilta Minolta的產品線與SONY、NIKON、Canon產品列表相比後就很明顯。
不能及時地將研發的產品市場化,不能適切的推出適合市場的產品,這樣的廠商在加速競爭的年代是會有著危機的。加油了Konilta Minolta。這一步很漂亮,期待你們盡快跨出下一步。